基于信托视角的产业链金融研究(六)
1.多关键企业的产业链特征
产业链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包括产业链的组织化程度、核心企业的竞争力、产业链支撑能力和产业链的一体化程度。多关键企业产业链的核心环节难以形成较高的市场集中度,不同企业在规模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上具有各自的差异化优势。关键企业自身技术水平较高,但对产业链整体内部信息、资金、物流的管理水平较低,存在信息孤岛。此外,多关键企业产业链在生产、加工、服务、营销等环节的空间集聚程度、合作效率较低,产业链一体化程度较低。
(3)核心企业处于产业链的绝对中心地位。从产业组织结构的角度看,强势核心企业是整个产业链的物流中心、信息中心和资金周转中心,在采购、生产、销售整个链条中起主导与组织作用,大量中小企业围绕核心企业进行配套生产经营。在拥有强势核心企业的产业链中,产业链运作的好坏以及整个产业链竞争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企业的协调能力,同时核心企业也肩负着保障产业链稳定,带动产业链提升的责任。
4.“中粮·五里明”农业产业链生态圈模式
形成强势核心企业的大型产业集团多数通过积累金融牌照,衍生出了不同类型的金融服务公司,纵深覆盖集团内部客户和产业链上下游的金融需求,以强势核心企业主导的集约化产业链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也是以核心企业系统内金融单位为开发主体,构建以融资产品为主、增值服务为辅的金融服务体系。从产业链金融生态圈的角度看,单靠商业银行、信托或财务公司等某一方单独开展都难以满足产业链综合需求,产业链金融平台需要发挥产业集团系统内金融单位整体的产业优势、信息优势、渠道优势和管理优势等,通过协调系统内核心成员企业,调动产业链上各类资源,并引入外部金融深度参与,构建能够发挥各自优势的合作模式。同时,平台依靠“科技 +金融”,高效触达海量客户并沉淀丰富的交易大数据,通过标准化金融产品和自动化交易机制降低业务成本,利用集约化的产业生态圈形成资金闭环,其并非传统产业链金融业务的线上化,而是对传统产业链金融业务融资服务逻辑的颠覆和业务流程的再造。
基于核心企业类型的产业链金融生态圈模式设计
农业产业链协同平台的建设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农业核心企业为基点,通过生产关系中的土地、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订单、委托、销售等环节,以及抵质押、应收账款、应付账款、贸易流量核准等模式,形成农户、合作社、地方政府、科研院所、农业公司、金融机构间的良性生态圈。
5.国家电网公司“电 e金服”产业链金融平台
1.缺乏核心企业的产业链特征
本文源自中国信托业协会
“电 e金服”以平台门户为中心,对内连接财务管控、ERP、ECP、营销等内部专业系统,贯通业务办理全流程;对外连接征信、工商、税务、司法等外部专业系统,为企业信用评价、贸易背景核查、风险防控等提供信息支撑;需求侧连接网上国网、ECP、国网商城等系统,实现客户多入口引流;供给侧连接内外部金融机构核心业务系统,打造金融云超市,服务内容涵盖资金融通、保险保障、资产管理等金融主要领域,满足“一站式”在线办理业务需求,同时紧密嵌入购电结算、项目投标、合同履约、电费缴纳、电力交易等业务场景,广泛联动供电营业厅、供应商服务大厅等渠道,实现数据集成整合,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赋能客户画像、信息存证、产品匹配、风险管理等功能。
第二,寄希望于核心企业增信,并没有真正研究产业链本身的特点,没有真正发挥产业链金融的作用。
信托公司在强势核心企业为主导的集约化产业链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中,主要起到的是融资服务和增值服务提供商的角色,融资方面发挥信托投融资手段多样、资产种类丰富等特点,为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企业提供标准化及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及服务;增值服务方面,发挥信托资源整合和财富管理专家的特点,为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企业提供业务撮合、财务顾问、投资理财、股权改造等增值服务。
(2)产业链普遍为复合式产业链。随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和自然垄断行业改革不断推进,在严格监管产业链自然垄断环节的同时,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成效显著。此外,随着技术的进步,纵向一体化的规模效益和范围效益在一定环节被打破,核心企业也主动或被动地退出上下游部分市场,转而通过市场交易或“契约”来弥补相关环节,进而形成由市场交易式、纵向约束式和纵向一体化共同组成的复合式产业链。
文章来源:《农村金融研究》 网址: http://www.ncjryjzz.cn/zonghexinwen/2022/0831/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