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金融危机25周年的回顾与启示”国际研讨会
很多国家都有通胀风险,欧洲央行正在缩紧信用,这可能是新一轮危机的开始。当前,已经出现一些违约行为,未来几个月,可能有更多国家面临违约风险。因此,有必要加强国际合作。
大阪经济大学教授、原日本银行货币与经济研究所所长高桥亘提出了建立亚洲数字共同货币的畅想。他认为,数字货币不需要真的印钞,依托各成员经济体的央行数字货币,建立亚洲数字共同货币相对比较容易。这一体系可以降低一揽子货币的外汇风险,也有助于各成员国应对外部风险和挑战。此外,相关债券还可以扩大亚洲债券市场,融资也可以在亚洲国家之间作为国际公共财务使用,对未来亚洲金融合作有重要意义。
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戴相龙:
余永定认为,当前亚洲的域内和域外经济关系、金融问题同25年前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面对当下挑战,亚洲国家应努力深化始于25年前的区域金融合作,例如通过亚洲货币单位(即“亚元”)等设想,形成货币间较为稳定的汇率,创建区域共同货币,减少过度依赖美元带来的风险。
当前,多国面临经济复苏乏力、通胀高企、金融市场剧烈波动等风险。如果风险不断叠加,不排除出现全球性经济危机和长期经济衰退的可能。与会嘉宾认为,各国应提高自身发展的可持续性,加强区域和国际合作,建立更加协调的国际金融体系。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朱民: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表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人们就在反思为什么没有好好吸取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我们不能不断地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一定要更好地开展国际合作,建立可靠的多边体系,以应对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不稳定、不确定和脆弱性因素。他认为,亚投行就是很好的尝试,为参与者提供了合作渠道和平台。
8月19日,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的“亚洲金融危机25周年的回顾与启示”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与会嘉宾一方面回顾了危机发生的内外部原因、主要受影响国家的应对措施和危机带来的经验教训,特别是中国在应对危机中的特殊作用;另一方面围绕当前全球经济主要风险点和化解风险提出建议,呼吁以史为鉴,加强团结与合作,避免冲突与分裂,有效应对新形势下的新挑战。
回顾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亚洲部分国家长期经常项目存在逆差、过早实施资本项目自由化、实施盯住美元汇率制度、早期应对危机政策失误,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救助措施不当等一系列内外部原因导致危机发生。同时,美元作为全球最主要货币的地位也是根本原因之一。与会嘉宾认为,推动构建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有助于降低下一场危机发生的风险。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产业发展和环境治理中心执行理事、研究员德地立人表示,当前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各国正面临着全球经济脱钩、产业链脱钩的危险。在大国博弈中,大国常使用经济手段来遏制对方,其中包括将对方国家的银行从环球银行间金融电信协会(SWIFT)中排除。假如一个经济大国被排除在SWIFT之外,就意味着大部分国际结算不能进行,就掐断了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往来,严重损害全球供应链。他认为,经济要平衡发展,国际金融体系不能脱钩,全世界尤其是东盟—中日韩(10+3)要加强沟通与合作。
当前地缘政治形势不容乐观,希望二十国集团能够发挥好渠道作用。构建一个系统性的长期多边国际金融体系非常有必要。
毕马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康勇表示,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的趋势非常值得关注,“我们最近在对一些中国企业进行调研时发现,很多企业对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很有信心,包括服装、钢铁等传统行业,高科技企业,高端制造企业以及医药企业等,对在东南亚国家投资非常积极。这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的表现”。
构建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表示,理想的解决方案是要有一个超主权的货币,但现在条件还不成熟。退而求其次,需要有多个币种在国际贸易投资中发挥作用,维持正常运转。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人们就在反思为什么没有好好吸取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我们不能不断地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一定要更好地开展国际合作,建立可靠的多边体系,应对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不稳定、不确定和脆弱性因素。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
文章来源:《农村金融研究》 网址: http://www.ncjryjzz.cn/zonghexinwen/2022/0823/676.html